又是一年毕业季。新华网微信宝藏青年工作室推出原创栏目“宝藏中学”系列,欢迎各位网友关注!说不定哪天就能看到你的母校了哟~
最近
因为这样一段视频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又双叒叕“出圈”了
这毕业典礼
仪式感、参与感、喜剧感全部拉满
就是有点“费”校长
看得出来
刚开始校长还略显拘谨
展开剩余95%到了后面
动作越来越娴熟
一会儿比心
一会儿竖大拇指
还有个动作是边跷脚边用手比“耶”……
这样的可爱温馨
只是镇海中学的一个侧面
毕竟
上百年的历史里
值得说的故事
太多太多……
1
流芳
镇中学子的日常是这样的:
吃完早饭
顺便逛逛校园里沿路的历史遗存
晚饭后
再到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旁边
背背课文
镇海中学校园内的泮池。
一走进镇海中学的大门
便能看到一处半圆形的泮池
泮池是官学的标志
古时新入学的生员都要跨过泮池
完成入学仪式中的“入泮”之礼
而镇海中学的泮池
有着一段壮烈的过往
1841年10月10日
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裕谦
在鸦片战争镇海口之役中
难敌英军舰炮
他随战随退,来到学宫泮池旁
悲愤交加的他跳入泮池
以身殉国
革命烈士朱枫的旧居
抗倭名将俞大猷的生祠碑
理学大师朱熹的讲经之地梓荫阁
为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而建的纪念堂
……
漫步于校园间
文脉之气、英雄之意弥散各处
十几处历史遗迹
是镇海中学114年风雨兼程的见证
镇海中学校园内的朱枫故居。
除了历史遗迹
镇海中学的师生
也用实际行动凝练着“镇中精神”
镇海中学首届毕业生张人亚
被誉为“党章守护者”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为了重要文件资料的安危
张人亚请求父亲代为保管
父亲张爵谦编了个
“不肖儿在外亡故”的故事
将“红色火种”藏于“衣冠冢”之中
一藏便是数十年
镇海中学首届毕业生张人亚。
2012年
原镇海中学副校长
已经50岁的姚仁汉主动请缨
成为一名援疆教师
几年间
他手把手带徒弟、搞教学
为援助学校的教育事业“把脉问诊”
并助力多位学生考上名校
……
2017年
姚老师因病去世
年仅55岁
消息在朋友圈传开
上千人前往洒泪送别
姚仁汉生前照片。来源《光明日报》
精神无形
传承有方
“这是一份与众不同的鼓励,作为曾经的镇海学子,我们想把自己从母校传承的师爱,继续传送下去,让学弟学妹们对母校更有归属感、荣誉感。”
——镇海中学“镇中十景”文创团队
镇海中学文创“镇中十景”之大成殿。
鲜活的风景化身速写手绘
明信片定格校园时光
还有荟萃校园红色基因的镇中“红廊”
《校园问典》《雄镇学府》等多种校本读物
……
“镇中精神”就这样
在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中传递
2
蕴彩
百年沉淀
更显出青春蓬勃、缤纷多彩
这么说吧
心有多大
镇海中学给的舞台就有多大
都说镇海中学乒乓球打得好
到底有多好?
自2014年校乒乓球队成立以来
十几年时间
队里出了25名省冠军、7名全国冠军
53人中有45名国家一级运动员
1名国家运动健将
镇海中学乒乓球队训练中。
新生们也有“特殊福利”
红旗一挥,小包一背
国防教育远足拉练
出发!
一场约13公里,花费3小时的徒步
就此展开
到达宁波帮博物馆
再来一场精神教育
属实是“太全面”了
“镇远行”新生国防教育远足拉练。
“不仅要文明其精神,也要野蛮其体魄,‘有效教育的基础是有效体育和有效德育’,这是镇海中学坚持的育人理念。”
——浙江省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
球场上乒乒乓乓,厨房里“乒乒乓乓”
人生,主打一个“易如反掌”
体艺馆里
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热辣滚烫
人群中
一名中年男子面对一盘黄瓜聚精会神
手持菜刀精心雕琢
你没看错,这是副校长
在师生的刀光勺影之下
“香煎羊排”“麻辣烫”“纸杯蛋糕”
等“独门料理”纷纷呈上
2024年5月镇海中学艺术节师生厨艺争霸赛。
走在校园里
时不时能听见有人哼着小曲儿
竖耳一听感觉挺不错
上前问问同学这是谁的歌
“我写的我唱的啊”
好好好(háo hǎo hǎo)
是自己大意了
镇海中学学生歌曲表演。
再往前走
没准还能看到一个特别的
无人销售点
这是由“翼轩领导力”社团
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办的“公司”
里面售卖镇中文创
14年来他们的“产业”越做越大
去年
他们还为四川金阳中学的同龄人
捐出价值7000元的文创板夹
宁波市镇海区2024读书节,镇海中学文创赠送活动。
镇海中学的“BOSS”可不少
2015届学生创建的“道歉公司”
承办着代说心里话、道歉、送祝福等业务
成为校园里的“老娘舅”“和事佬”
“道歉公司”举办的活动。
3
拔萃
玩得好,更要学得好
如何优化果汁加工工艺?
如何利用热电片让坐垫降温?
实践出真知
宅在实验室里也能收获快乐
科技新苗项目组在操作实验。
有人在实验室里搞研究
有人在校园角落里写论文
面对“猫学长”“猫学姐”
你以为的撸猫只是享受快乐
而他们
直接把撸猫写成了“学术成果”
镇海中学学子撰写关于校园野猫的论文。
镇海中学学子观察校园野猫。
有兴趣驱动
更有院士“加持”
在2016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
中国科学院院院士、制导与控制专家包为民
来到镇海中学
为学子作题为《发展中的中国航天》的学术报告
并为“仰望星空航天俱乐部”授牌
从2022年起
包院士更是连续三年
为镇中学子回信
三年三问三答
“航天梦”的种子播撒、生根、发芽
包为民院士曾在镇中作讲座的资料照片和学生的手绘画、信件。
镇海中学有两句耳熟能详的话
叫“学生在,老师在”和“弹性坐班制”
这两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话
却在这里得到了有机统一
成为学校教师作息的特色
学校教师每周自由选择若干晚上
在学校值守
为的是给学生提供有温度的陪伴
每天晚自习的第二节课
是固定的教师答疑时间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向教师请教
在镇海中学
学习生活可以足够充实
但同时
也有足够的“留白”
这里有着严格的“三不”:
不严格统一穿校服
不严格统一课间操
不严格统一上晚自习
如果学生在某学科的学习中
成绩好成了“显眼包”
那这门课他们是真的可以不上
可自主学习其他内容
在作业和学分上
学生们也充分掌握着主动权和自主权
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基础作业后
可根据个人学习需求选择完成选做作业
学有余力的学生
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提前申请修读某些模块的学分
“如果学校给孩子的‘留白’都被填实塞满了,再高明的设计师也难以下笔,让学生学会自主研习、动手实践,才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后劲。”
——浙江省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
镇海中学举办的各类活动。
又是毕业季
很快
校园里“神秘”的小黑板
又将如约出现
小小的黑板
是祝福,是礼物
更是一份感动,一种传承
那些藏在心里的故事
如今成了最美的回忆
那些深深的期许
也将化作前行的动力
泮水悠悠
长风浩荡
青春正好
未来可期
不论走得多远
记得回头看看
那份名为“镇海中学”的爱与温暖
始终守候在那里!
来源: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新华网浙江频道、新华社浙江分社
策划:刘洪 牟彦秋
统筹:梁甜甜 黄林昊
作者:郭妍廷 董静雪
“镇中人”点赞集合了!
发布于:北京市贵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